2012年9月2日星期日

蒙古人種(二)



黃種人是一種人種分類,也稱為蒙古利亞人種或蒙古利亞人種。黃種人大多分佈于東亞、東南亞、西伯利亞,亦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原住民。

黃色人種或蒙古利亞人種也是歷史上為人類分類學說裡的一種人種,一般以多地起源說為基礎。由於科技和社會的發展,人類學界也放棄了必須為人類分類的觀念。人種特性現多被認為具有連續性。McCulloch將蒙古利亞人種分為南北兩大類型:北方蒙古利亞人種,南方蒙古利亞人種。
北方包括5個亞型: 

1. 東北亞人種類型(包含各種各樣的亞型,如北方中國人、西日本人、韓國人,是貝爾茲說的滿洲-朝鮮類型,主要分佈于南滿、朝鮮與西日本,是亞洲蒙古利亞人種中最高)
2. 通古斯人種亞北極類型(包括蒙古人、通古斯人、西伯利亞人和愛斯基摩人)
3. 阿伊努人種類型(日本土著阿伊努人、琉球人等繩文人後人)
4. 美洲人種類型(各種各樣的北美洲類型,多數已與白人混血)
5. 薩哈林-阿莫爾型(黑龍江下游古亞細亞人) 
體態特徵
黃色人種膚色帶黃,頭髮粗直較硬並且呈黑色或深褐色,黃色人種眼睛大多數是黑色或深褐色的,但中亞和蒙古部分黃種人眼睛是藍色,綠色和灰色的。

亞洲黃色人種面部寬闊(滿洲-朝鮮類型較長而窄),顴骨明顯突出平扁,鼻根低矮或中等,亞洲人鼻子突出度小,美洲人鼻子突出度較大(鼻樑高而窄),新蒙古利亞人種眼瞼有內惋褶,鬍子和體毛較少(老蒙古利亞人種輪廓較明顯,鬍子多),身材一般為中等高度,平均比歐洲人的高度為矮。蒙古利亞人種有兩種,一種是老蒙古利亞人種,一種是新蒙古利亞人種,真正的黃色人種是新蒙古利亞人種。一般用寒冷適應(新蒙古利亞人種手腳較短脂肪較多與小眼睛有利禦寒)與牙齒型狀區分兩類蒙古利亞人種(巽他型牙齒、中國型牙齒)。布裡亞特人被認為是最正統的新蒙古利亞人種。

膚色爭議 

以膚色分辨人種在現今社會不再是個科學的方法,儘管現時普遍大眾仍受到傳媒影響而以膚色來辨認各人種,但人類學家開始主張人種不再以膚色之分。根據R. Biasutti於1940年描繪的全球人類膚色分佈圖,高加索人種之所以被稱為“白種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只有由雅利安人分支出來的北歐人種才擁有白裡透紅的膚色,然而其他被稱為“白人”的高加索人種,其膚色其實與黃色人種(即蒙古利亞人種)無異。尤其現時西方社會認為古銅色的膚色才是健康,而東北亞社會的主流觀點一直以來都認為膚色白才是美(女性尤其如此)。因此現實生活中除北歐人種外的高加索人種與黃種人的膚色差距越來越少,甚至人們不能再以膚色這特徵而分辨各人種。現時最科學的分辨人種方法是跟隨人類的頭骨[來源請求]而定,而不是以膚色及虹膜顏色來分辦,因為部份居住在中亞的蒙古利亞人種擁有顏色多變的虹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